苟字溯源?

admin

文章最后更新时间:2025-09-02 06:46:17,由管理员负责审核发布,若内容或图片失效,请留言反馈!

苟,金文写作,是形声字,上面是“草”字,下面“句”(gōu)表声。

这个字的本义是草名,又是菜名。那么,“苟”为什么能够有“随便”、“草率”、“暂且”、“马虎”、“如果”等这么多的用法呢?

就语言和文字的关系来讲,一定是先有语言,而后有文字。因此,如果古人在表达思想情感的时候想用某一个词,但当时并没有这个字,他们就会用另外一个同音字来代替。这在文字学上叫“假借”。久而久之,这个假借的字就成为真正表达某种义项的词了。

“苟”字在这里表示“如果”的意思。古人表示假设意思的时候,常常要用这个“苟”字。比如司马迁在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中写道:“苟富贵,勿相忘。”意思就是:如果有一天,我们当中无论是谁真的大富大贵了,都不要互相忘记啊!

“苟”字还是姓,但苟姓的来源很曲折。据说,五代十国时期,后晋有个皇帝叫石敬瑭。当时朝内有个大臣姓敬,他得罪了皇帝近臣,又冲了皇帝名讳,皇帝便令其改“敬”为“苟”,否则诛其九族。

于是,敬姓大臣召集族人忍痛改姓为“苟”。后晋灭亡后,“苟”姓的家族大多改回“敬”姓。可是,到了宋代,为避宋太祖赵匡胤(yìn)之祖父赵敬的名讳,他们又不得不再度改成“苟”姓。

苟不教,性乃迁

释义:教育的方法,最重要的就是要专心致志、始终不懈。

教,甲骨文写作,会意字。其右边的“攴”(pū)表义,像用右手拿着杖或鞭。在奴隶社会,奴隶主主要靠鞭、杖来对奴隶施行教育、教化。左边“孝”字表声。“教”的本义是教育、指导。

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陈蕃。他学识渊博,胸怀大志,少年时代发愤读书,誓以天下为己任。

一天,他父亲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,见他独居的院内杂草丛生、秽物满地,就对他说:“你怎么不打扫一下屋子来招待宾客呢?”陈蕃回答:“大丈夫处世,当扫天下,怎么能去扫一间屋子呢?”薛勤当即反问道:“一屋不扫,何以扫天下?”陈蕃无言以对,觉得很有道理。从此,他开始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,最终成为一代名臣。

专,繁体字是“專”,甲骨文写作。甲骨文的写法中,左边像纺锤形,即“叀”(zhuān 古同“专”),右边是手,合起来为用手纺织。“叀”字兼作声符。这个字的本义是纺锤,又衍生出“独用”、“独占”、“专长”、“专一”、“专心”等义项。在这里,“专”是“专一”的意思。

本站在转载文章时均注明来源出处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未用于商业用途。如因本站的文章、图片等在内容、版权或其它方面存在问题或异议,请与本站联系,本站将作妥善处理。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技巧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相关阅读

发表评论

评论列表 (有 条评论,人围观)
技巧网

技巧网JiQiao123.Cn

一站式技巧大全,为您的生活节省时间提升效率加点快乐!

346944 技巧数
20 使用数
878522591 学艺数

控制面板

您好,欢迎到访网站!

最近更新

热门浏览

技巧列表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